作家部落 张戬炜

    19、委 塞

     

     

    “委”字,上禾下女。看着就觉得喜气洋洋。禾,就是粮食,就是有吃有喝。女,就是老婆,就是有家庭和后代。中国古代父系氏族社会结构,对于一个男人来说,还有什么比粮食与女人更好?

    可是,这个字的本义却非喜事。

    委,本义为弯曲、服从、跟随。徐铉老师当年著《说文解字》,说到“委”字云:“委,曲之皃。故从禾。”

    皃,貌也。徐师说“委”字就是弯曲的样子。弯曲是什么样子呢?他举了个例子说:“故从禾”,也就是像稻子。稻子与弯曲有什么关系?有关系。徐师说的是成熟的稻谷。稻谷一旦成熟,立即会低下头来。低下头来,就是弯曲。

    “委”字在汉字的谱系里,资格很老,任职时间很长了——

    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里有“委委佗佗”。《楚辞·九叹·远游》里有“委两馆于咸唐”。《释名·释首饰》里有“委貌,冠形有委曲之貌,上大下小也”。

    要注意的是,“委”字最早的读音是平声,读作:wēi。

    想想也是,人家表示的是俯首贴耳,声音不会高亢。一高亢,就是革命先烈上刑场,昂首阔步了。

    委,后来的意思越来越丰富,由此产生的词组也越来越多,最后竟不可思议地组出“委员会”、“常委”、“政委”这样的词组,成为权力的代名词。本文不讨论权力,所以放过不谈,且说其他。

    说弯曲。“委”字从弯曲义引申,造了不少词。譬如:曲折,叫委纡,也叫委折。曲折流往,叫委注。委曲婉转,叫委宛。曲折蜿蜒,叫委延。曲折且又非常遥远,叫委坠。

    因为与“弯曲”有关,所以,“委”字又衍生出一连串一看就觉得低眉顺眼的词来,如:随顺、顺从,叫委从。随任自然的变化,叫委化。随顺自然,叫委和。任凭天命、听天由命,叫委分。人臣拜见君主时,屈膝委体于地,叫委贽。给人下拜,以及托身、归顺,叫委质。归顺并称臣,叫委面。投降归顺、接受约束,叫委制。

    这些词,就像一条弯里弯拐的路,怎么看,怎么不直。这种路,难走。一不小心,堵了,堵塞了,堵得进不得、退不得了。进不得、退不得,全堆在一块了。用现代汽车社会的话说,叫“马路成了存车处、停车场了。”

    古人一早悟出其中道理,常用“委”字来表示堆积、存放——

    《周礼·地官》中说:“遗人掌邦之委积,以待施惠。”

    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中说:“牛不知其死也,如土委地。”

    《战国策·燕策》中说:“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,祸必不振矣。”

    《公羊传·桓公十四年》中说:“粢盛委之所藏也。”

    汉语有个特点,一旦觉得表达程度不够,会再添一个字上去,以加强表达。于是,“委塞”这个词就荣誉出品了。

    委塞,就是积聚、堆放、充塞、填没。是呵,“委”,已经是“弯曲”、“堆积”的意思了,再加上“堵塞”、“充满”,那是怎么个乱七八糟的场景。

    宋朝金兵南下,打到首都东京。全城大乱。《靖康要录·卷一四》里说:“败兵委塞里巷者,往往肆行摽夺,下城辈乘之,兵火四起。”

    打小就会拿石头砸缸的司马光,在《谢校勘启》中说:“洎免丧为吏,从事藩方,则牒诉文移,所居委塞,是以旧学益废,翦为荆榛,私心怅然。”

    明代那个与唐伯虎一起去偷秋香的祝枝山,在自己的诗《述行言情诗》中说:“微情委塞聪,遵养晦衡门。”

    那个觉得老天睡着了、使得中国没有人才,要老天快醒醒、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龚自珍,在《重过扬州记》里说:“有求书册子、书扇者,填委塞户牖,居然嘉庆中故态。”

    引多了,不说了,言归正传。委塞,用常州话读,叫“窝涩”。

    常州人碰到心生不快的事,常常说:“心上窝涩嘚。”望文生义,说是心上不愉快,感觉不滑爽,如同吃了涩嘴的青杏。

    我意:孔子说:“言而不文,行而不远。”没有文化含量的语言,是不可能长远流传的。窝涩,从文字上讲是不通的。这个能长远、长久地活在常州人口头上的话语,应该是有出处的。

    所以,“心上窝涩嘚”,是心口堵得慌、堵得难受、堵得无法排解,是心窍被充塞、填没,没有地方透气,因此,是“委塞”。

    亦有人用过“秽塞”。出处是《裴注三国志•卷十六•魏书十六》:“二郡道路既秽塞”、《水经注·卷四十》:“吴郡上言,临平湖自汉末秽塞,今更开通”、《宋书·卷三十二·志第二十二》:“吴郡临平湖自汉末秽塞,是时一夕忽开除无草”。

    这两个字,读音与常州话中的“窝涩”也相近。但细究其意,更多的意义指向,是指实体的污秽,与“委塞”相比,总觉得没那么空灵与生动。

    两词相较,我取“委塞”,不知各位看官以为然否?